戒色
就上戒色吧戒色网!

传统文化对我的教育

作者:杨月莺

末学叫杨月莺,家乡在福建厦门,现在居住在香港。末学非常感恩我们中华民族老祖宗,为我们留下了五千年的文明和智慧,非常感恩师长大人慈悲地关怀着我们的成长,感恩协会领导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,让我们能在一起共修共勉,感恩老师细致讲解,传统文化的理念,慈悲耐心的善导,让末学明确了学习,改正错误的方向、方法和决心,尤其是各位学长真诚的忏悔,鼓励着末学,是末学学习的好榜样。

老祖宗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,今天末学要忏悔自己的不孝。忏悔自己怀着瞋恨妒嫉的心,忤逆亲人,怀着麻木不仁的心,忘恩负义,怀着轻慢的心,对身边的人、事敷衍应付。

 冷漠父亲

末学自小就生活在母亲的爱护中,我看到堂兄弟他们不仅有母亲,还有父亲,就问母亲:「父亲在哪里?」母亲平淡地说:「你父亲在南洋谋生。」

在我十二岁那年,母亲告诉我:「你天天想的父亲,就要回来看我们了。」末学当时很激动,一放学,就跑到中国旅行社去等。记得末学问母亲:「父亲是什么样的,认错了怎么办?」母亲指着挂在墙上的相片说:「和照片一样的就是。」

一天下午,末学还在学校上课。保姆来接我回家,我看到门口堆了一大群人,都是邻居。大家都笑着对我说:「小妹,你爸爸回来了,快进去!」末学很紧张,往大厅一看,就看到叔叔伯伯们正围着一个人说话。那个人就穿着西装,长得和相片一样。他,就是我的父亲了。

我看到父亲身边还有两个大箱子,心里嘀咕:「箱子里面一定有我的礼物!」过了几天,母亲告诉我:「你父亲带过来的物品,没有你的份。你年纪还小,都给堂兄他们分走了。你父亲还留下一部自行车,让你二哥上中学用。」我听了之后,看着那堆东西,心里又难受,又妒嫉。我那不满的气愤,代替了十二年的想念,心想:「还是妈妈好。」

父亲在家乡住了一个多月,因为对父亲陌生,所以很少和他讲话。那时,曾经对于父亲那种依靠和想念心都已经不存在了。

到了八十年代中,我三十多岁的时候,父亲过世了。我们三十多年的父女,相聚的时间却不到一年!对父亲的离世,末学当时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!

经过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,末学明白了父母的养育之恩,应该是相等的。母亲的爱是有形的,而父亲的爱是无形的。我们要深信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启示,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心无私的,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。父亲虽然不在我身边,但父母他们都是在共同担负起养育子女的责任。父亲的克己待人,对自己兄弟的照顾,是友悌的表露。

再者,末学也应该学习父亲,心存安慰奶奶的孝心,末学应该懂得承传父亲孝敬、无私付出的家风。然而,末学心量太小,因为没有收到礼物,就多年漠然对待父亲,不懂得从深处去体谅和理解父亲的处境,因而犯下了忤逆大罪。

对母亲念子之情麻木不仁

《弟子规》「入则孝」里面说:「晨则省,昏则定。出必告,反必面。」蔡老师在海南讲《幸福人生讲座》时,曾经说过他一个星期要打一次电话回台湾问候双亲,给我们做出了榜样。

末学的老母亲九十二岁,家公和家婆都已八十多岁,三位都是高龄的长辈,居住在家乡福建。末学平常很少问候,经常忘记,还借口说时间过得太快,怎么又一个星期了。末学就是这样用巧妙的语言来掩盖自己对长辈念子之情的麻木不仁。

十年前,末学的两个女儿到美国读书。五年期间,末学是天天都在等待长途电话,很是放心不下。当年我在外,母亲在家乡,我觉得时间过得真快,来不及想到母亲的时候,就一周过去了。如今我在家,女儿在外,我牵挂女儿,让我感到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?几位老师都有讲过一个例子,三代同堂在一个桌子吃饭,做媳妇的总是把最好的饭菜、水果给了自己的孩子。这样做宠坏了孩子,而不懂得在孩子面前做出孝敬长辈的榜样,契机去教育下一代要敬老,不能自私自利。上文所说的对时间的感受,对母亲和孩子的处理态度截然不同,这和老师讲的例子,事上不一样,理是一样的。

我们不知想念父母,纵然父母不会和我们计较,甚至连计较的念头都没有,但末学正做着本末倒置、麻木不仁、忘恩负义的行为,怎能够把下一代教好呢?末学上亏负了老母亲,下亏负了孩子,没能让他们得到最贴切的机会教育。

对待夫家敷衍应付

记得三年前,末学刚巧回家乡探亲。家婆生病住院,末学买了一盘鲜花去探望,放在病床边的小桌上。家婆当时很高兴,马上对末学说:「医院不干净,你不必和妯娌们来轮流照顾我,你先回家吧。」末学听了后,马上松一口气,当时那种轻松,是一种傲慢心在支配着。我的母亲也住过医院,我哥都不舍得叫我去帮忙。现在是家婆,我作为媳妇送了花不就是表心意了吗?说实在的,当时真不想留下来。

虽然老人家很是高兴,买花送花也是件好事,但末学回想当年的那一刻,和《太上感应篇》一对照,就犯了「欺暗室」的过错。末学在送花的过程中,念头里面失去了真诚心。如果当时末学懂得留下来,照顾她老人家,尽了做媳妇应当的孝敬之外,更有意义的是代自己的丈夫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,老人家会更高兴,更安慰!

这就是末学怀着轻慢的心,表面形式的应付着身边的人和事。作为一个女儿,作为一个媳妇,几十年来,除了结婚那一天,给几位长辈捧过茶,到现在从没有再去做过。一年回家两三趟,家人一直把我当成客人来接待,特别是在我先生事业有一点成就时,末学的傲气更是浓浓的加上一层。家人更不敢怠慢,把我当成了贵宾。末学的脚步声刚走到门口,家里已把热汤饭菜准备好,还都是末学最喜欢的家乡菜。末学非常惭愧,感到必须检讨自己的心行。

其实每一条的过错,都是来源于那颗瞋恨、妒嫉的心。这个妄心在细微地延续着,并不是随着末学父亲的过世而画上句号。末学一定要好好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教育,改正错误,遵照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导,力行孝道。

孝是在无形中,孝是在生活的点滴中,只要有真心,即在一切处,就看你懂不懂去把握,去真干,拿出真诚心。《太上感应篇直讲》说:「每日思量亲恩未报,父母年纪将衰,要急急做出报亲的孝来。每日思量,父母对我们付出点点滴滴的爱。」

末学细细回想,从小到大父母的关爱。过年的时候,母亲一定会一针一针为末学缝一件新棉袄,还要加上两件外套,每一个学年的开始,母亲也一定为末学做一个新书包(那个年代,没有像现在那么方便,上街就可以买得到,多数是家长自己为孩子做),感冒发烧的时候,母亲会到家的后花园采一些车前草,加白菊花、金银花,再加茶叶,熬给末学喝……

记得末学六岁那年,我们住在上海,二哥和我被传染到白喉,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,必须马上隔离住院。医院在上海市的郊外,那时的交通工具,只有电车和人力车。母亲天天从市区到医院来回四五个小时,就为了从窗口看一眼,末学的病是不是有好转。末学住了一个多月院,出院的时候,母亲远远的看见末学让护士牵着走出来,急着跑过来抱我,摔了一跤,把里外四条裤子全磨破了。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,历历在目。只因为自己长大了,生活安逸了,自私自利的念头,障碍了自己真心本性,把父母为我们献出的爱都给忘记了。

改过迁善尽孝心

前几天,碰巧是末学的生日,末学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,向母亲表一表孝心。一早起来,我马上拨通电话,正好是母亲接的电话,老人家一听是我的声音,就说:「小妹今天是你的生日,我们这边中午煮面,为你庆祝!」末学听到母亲这么说,心里感到非常惭愧,眼泪刷的一下全流出来,然后向她老人家忏悔:「妈妈,五十多年来,每年在这个日子里,我不懂得去感念你的养育之恩,反而是你老人家年年为我煮面。女儿不孝,很对不起你老人家!我们协会这段时间学习传统文化教育,让我明白了自己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,请你原谅!农历新年快到了,我会早一点回家乡过年,再去探望你。」老母亲听了很高兴,比我专诚为她做生日还高兴!母亲问我:「小妹,你现在还做义工吗?」末学回答:「是!」老人家接着说:「当义工好,当义工有学习好!」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对话,末学以愧疚的忏悔心,对老母亲作出了真心的忏悔。我感受到,站在电话那一头的老母亲和我一样,都沐浴在天伦之乐的喜悦中。

我这通电话,验证了《太上感应篇》上所说的「是道则进」,这是件很必须要做的好事情,要赶快去做。要明白父母亲对我们无私的疼爱,一直没有提出自己的要求,其实他们是在原谅中等待,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把孝道落实。想到一点,做到一点,父亲虽然不在了,我身边还有三位老人家,可以让我去行孝,来弥补自己的过错,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,后悔就来不及了。

【编后语】

《孝经》〈开宗明义章第一〉,子曰:「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」孝为德行之本,所以圣贤教诲无出其右。天下无不是之父母。为人子女勿记父母之愆。

《孝经》引孔子的话说,「爱亲者,不敢恶于人;敬亲者,不敢慢于人」,爱自己父母的人不敢对别人厌恶;「敬亲者,不敢慢于人」,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敢轻慢别人。又说「人之行,莫大于孝」。中华民族历数千年而不衰,盖皆赖此以孝道为根本的仁爱精神之发扬光大。

爱敬是一切德行的根本。举《弟子规》的例子,《弟子规》第一句「父母呼,应勿缓」,做小朋友的时候就学了。你到老的时候,八十岁了,你的爸爸还在,一百多岁,他叫你的时候,你是不是还是应勿缓?是!这句话把意思引伸,对待任何一个人,用爱敬!《梵网戒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,一般人喊你,是不是也要应勿缓?是。为什么?这是对人尊敬。圣人的教诲,一句话,生生世世受用不尽,就这个道理。我们对父母要爱敬,对一切众生都要爱敬,一样的心态、一样的方式来对父母、对一切众生,这就对了。
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戒色网_戒色_戒撸_戒为良药 » 传统文化对我的教育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
真正科学有效戒色
加戒色老师微信

X